> 文章列表 > “去调金铉鼎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去调金铉鼎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去调金铉鼎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去调金铉鼎”出自宋代晁公溯的《闻虞参政至玉屏山》。

“去调金铉鼎”全诗

《闻虞参政至玉屏山》

宋代 晁公溯

宣室思贤久,锋车促召还。

去调金铉鼎,来别玉屏山。

拱木雨露下,丰碑天地閒。

九原凛如在,想足慰慈颜。

《闻虞参政至玉屏山》晁公溯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闻虞参政至玉屏山》是宋代晁公溯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宣室思贤久,

锋车促召还。

去调金铉鼎,

来别玉屏山。

拱木雨露下,

丰碑天地閒。

九原凛如在,

想足慰慈颜。

诗意:
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思念忠良之士的情景。宣室的意思是官府,思贤即思念贤良之士。诗人表达了他长久以来对贤良之士的思念之情。锋车促召还指的是贤良之士受到召唤,急忙前来。去调金铉鼎,来别玉屏山,意味着这些贤良之士离开原来的位置,前来玉屏山。拱木雨露下,丰碑天地閒,描述了贤良之士在玉屏山下拱木之下,风吹雨打,却能充实天地之间的丰碑。九原凛如在,想足慰慈颜,表示诗人对这些贤良之士的忠诚仍然存在,思念之情能够安慰他们的亲人。

赏析:

《闻虞参政至玉屏山》通过诗人对贤良之士的思念之情,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向往和赞美。诗中的宣室思贤久,锋车促召还,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需要贤良之士的渴望和迫切。诗人通过描述贤良之士离开原来的位置,前来玉屏山,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仰。拱木雨露下,丰碑天地閒,形象地描绘了贤良之士的艰苦奋斗和无私贡献,他们在逆境中仍然坚守正道,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九原凛如在,想足慰慈颜,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贤良之士的忠诚和思念之情,同时也安抚了他们的亲人。整首诗抒发了对忠诚、正直和贤良之士的崇敬和赞美,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国家的期望和向往。